塑料瓶、牛皮紙、易拉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包裝。在綠色環保理念步步深入的時代背景下,包裝行業也迎來了向著綠色、簡約、低碳轉變的新風口。提升全民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常識,讓使用綠色包裝成為社會共識,也是“無廢城市”建設的要義之一。
近年來,為了提供更低碳、更環保的飲料包裝解決方案,許多國際食品飲料巨頭都在努力做出更多嘗試,包括減小飲料標簽使用面積、使用更環保的非PVC標簽以及面向市場推出無標簽瓶裝飲料等。近日,可口可樂承諾,到2030年實現全球25%的包裝可重復使用,比2020年提高9%,此舉受到環保組織的歡迎。
目前,無標簽瓶在歐洲、印度尼西亞及日本韓國等地區上市銷售較多,當中受歡迎的原因不乏政策的支持。舉例而言,日本在2020年最新修訂的《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中指出,允許沒有任何標簽的PET瓶銷售飲料、礦泉水或調味品。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強日本回收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力度。
我國出于對環境保護的考慮,先后頒布了多項政策法規,借此對塑料污染、商品包裝等進行了規范。從202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到《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到2021年《“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再到“3060雙碳政策”的提出,以及“八部門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我國市場正在不斷升級塑料污染相關治理政策與戰略布局。
當然,除了監管部門,相關企業也在探索嘗試,“更瘦更綠”已經成為許多企業在產品包裝方面努力的新目標。據了解,蘇寧物流從2014年正式啟動綠色包裝探索,從包裝回收、電子面單、一聯單、瘦身膠帶、3D裝箱到共享快遞盒等都進行了一系列的舉措。
截至目前,蘇寧物流、天天快遞全國范圍內電子面單普及率接近100%;膠帶減寬、減量填充物等綠色減量化包裝實現100%覆蓋;共享快遞盒作為蘇寧物流綠色循環包裝的創新標桿產品,全國累計投放量突破40萬只,一年投放使用累計超過1億次,節約的膠帶可繞地球3.74圈。
看似小小的一個快遞包裝,牽動著政府機關、快遞企業、電商平臺、消費者等各個主體,聯動著材料研發、設計、生產、使用和回收管理等上下鏈條,也與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讓行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今后各方還需要從制度、技術、人才、管理等多方面著手。
毫無疑問,妥善處理快遞包裝問題,對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促進快遞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隨著綠色包裝設計理念的風行,減量化、可回收、可降解將成為行業實現健康良性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