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席特伍德·策爾克在接受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國際頻道采訪時表示,在2021年11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之前,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正式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標新舉措》和《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中國行動十分迅速。
路透社報道稱,2021年12月3日,中國工信部發布通知,正式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主要目標是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能源效率穩步提升、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以及綠色制造體系日趨完善?!兑巹潯愤€提出,到2025年,中國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自主創新,領先世界
為更好推進節能減排,中國不斷加快相關領域技術研發和推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注意到,清華大學于2021年底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該研究院將圍繞碳中和,打造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及合作交流傳播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透露,該院將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攻關、突破碳中和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該報指出,截至2021年9月,西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多所中國高校也已相繼成立與碳中和相關的研究機構。
BBC特別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報道稱,根據中國政府和汽車行業代表的研究預測,到2035年前,在中國銷售的幾乎所有新車都將是純電動或混動新能源汽車。BBC指出,交通運輸造成燃料燃燒,產生大約1/4的碳排放,而道路車輛是最大的排放者。在此背景下,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會極大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英國《晨星報》認為,目前中國發展“零碳技術”的速度很快,在相關技術領域,中國也處于領先地位。
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進展成效給其他國家推動綠色發展提供有益啟示,中國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巴基斯坦全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哈立德·阿克拉姆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持續引領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中國的多項舉措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借鑒。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近年來,中國接連宣布的各項舉措,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