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行業的包裝可持續發展:從環境影響擴充到社會目的
雖然可持續性與減少環境影響最密切相關,但新冠疫情帶來了“目的高于利潤”的新意識,這是一種更全面的方法,旨在將社會、環境和經濟價值與可持續性結合起來。領先的美容個護市場有責任引領可持續發展勢頭。整個供應鏈的大規模合作和伙伴關系對于美妝個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正常化至關重要。
可持續性與減少環境影響最密切相關
可持續性具有三大支柱領域——經濟、環境和社會。美妝品牌和零售商通過廣泛的可持續產品特點來進入這三大支柱領域,如獲得公平貿易認證(經濟可持續性)、使用本地采購的原料(環境可持續性),或通過支持特定事業和倡議(社會可持續性)來促進客戶和員工的全球福祉??傮w而言,可持續性被視為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美妝行業的許多創新都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
可再填充形式的創新擴展到所有美妝品類
可再填充包裝是近期最具活力的創新之一,受到小型獨立企業、中型企業和跨國快消公司的青睞。盡管可再填充包裝并不新鮮,但它已發展成為美妝品類的增長和機遇領域,因為它有助于大幅減少包裝浪費。值得注意的創新包括Charlotte Tilbury用于彩妝的口紅筆芯和用于香水的Victor&Rolf。
品牌探索未來的替代包裝材料
開發替代包裝材料是美妝行業的另一個關鍵增長領域,因為人們希望尋找替代原始塑料的替代品,而原始塑料是美妝行業中使用最廣泛的包裝類型。雖然品牌越來越多地使用消費后回收材質,除了更廣泛地使用可回收鋁和玻璃之外,一些品牌正在探索替代材料,例如生物和植物基材質,包括甘蔗、軟木和竹子。無塑料包裝正在加速發展,例如Meiyume的模塑紙漿系列用于墊料或雞蛋紙盒包裝,以及歐萊雅的天然品牌Seed Phytonutrients的紙板包裝。
生物或植物基以外的替代品還涉及利用制造副產品。例如,歐萊雅與LanzaTech、道達爾合作開發了一種由捕獲和回收的碳排放制成的包裝形式,進一步擴大了工業碳排放再利用的可能性。其他減少對環境影響的創新包括零廢物包裝、食物垃圾升級回收、重復利用海洋中的塑料以及節水和無水配方。單一材料的創新,例如Aptar的Infinity單一材料泵,也有助于美妝包裝生命周期的可回收性。
領先的美妝市場應引領潮流
盡管各種創新解決了可持續發展的多方面問題,美妝行業仍被迫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和更短的時間內采用可持續舉措。領先的美妝個護市場有責任引領這一潮流,因為與較小的市場相比,它們的環境足跡要大得多。
2020年,作為生活方式調查的一部分,Euromonitor向40個市場的受訪者詢問了他們是否參與了一系列可持續或道德的行為。然后,Euromonitor按照參與每種行為的受訪者的最高百分比對40個市場依次排名,綠色表示市場道德行為表現最好,黃色表示中等,紅色表示表現較差。最后,聚焦前十大美妝個護市場的結果,將綠色活動的消費者行為與美妝個護碳足跡最大的市場進行對比。
2019年排名前三的美妝個護市場——美國(912億美)、中國(717億美)和日本(396億美)——約占全球美妝個護市場的40%,但在執行可持續或道德行為的排名處于最低層級(從紅色和一些黃色的主導地位可見)。值得注意的是,在Euromonitor調查的40個市場中,美國在減少塑料使用方面排名最后,而日本在使用可持續包裝和以目的驅動品牌的采購方面排名最后。相比之下,巴西在消費者進行綠色活動方面排名更高,這表明巴西消費者可能非常接受美妝公司的可持續舉措,因為他們已經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了一些實踐。
權衡可持續活動的滲透率與其各自美妝個護市場的碳足跡,將有助于揭示可從創新中受益的最“可持續空白”市場(例如美國、中國和日本)。知道在哪里尋找美妝品牌與具有可持續意識的民眾(例如巴西和韓國)互動的優秀案例也有助于激發其他地方的可持續發展舉措。
可持續性的定義擴展到包含“社會目的”
迄今為止,盡管環境重點引領了可持續發展舉措,但新冠疫情已經產生了一種新意識,它遠遠超出了僅僅補償公司對人類和地球的負面影響。Euromonitor 2020年行業之聲可持續發展調查發現,美妝供應鏈的不同參與者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不同,參與者之間在支持當地社區、支持員工和成為以目的為導向的企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三個方面發揮了可持續性的目標驅動組成部分的作用,由于疫情引起的人道主義危機,目前正在美妝個護行業重新設想這些組成部分。
展望未來,消費者、品牌、零售商和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對于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挑戰至關重要。美國美妝零售商Credo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負責人Mia Davis指出,“我們處于這場環境危機中的部分原因是公司的對話和決策是在孤島中進行的。例如,包裝設計師不會與材料回收人員交談。”然而,擁有權力和知識的消費者要求透明度,這將使美妝供應鏈受到審查,以履行承諾,實現更可持續和更符合道德標準的未來。